日菓拾光貝果捲法日菓拾光麥香貝果最好吃
日菓拾光貝果捲法日菓拾光麥香貝果
日菓拾光貝果訂購
日菓拾光★天然手工冰棒★天然健康無添加日菓拾光貝果捲法日菓拾光麥香貝果最好吃人工添加物
日菓拾光海鹽焦糖核桃黏肉桂捲
日菓拾光肉桂捲捲法
▌日菓拾光貝果捲法日日菓拾光貝果捲法日菓拾光麥香貝果最好吃菓拾光麥香貝果中秋禮盒預購中 ▌
《朋友說收到那麼多月餅,他孩子說我送的餅最好吃!》
《綠豆清香,芋頭濃厚、蛋黃酥綿密,都大愛啊!》
《月餅獲得好評!日菓拾光貝果捲法日菓拾光麥香貝果最好吃日菓拾光貝果捲法日菓拾光麥香貝果最好吃我的姐妹都一致稱讚料好、味香、不膩,真的很棒呢!》
謝謝客人回饋的好消息
⭕️我們真的只做自己敢吃的月餅自家老小都放心吃⭕️
❌絕對不使用人造奶油酥油❌
酥鬆層次分明的酥香外皮
和三盆糖獨特的甘潤香氣
甜而不膩的綿密紅豆餡
老師傅醃足28天的紅土帶殼鹹鴨蛋
一起來用牙齒舌間來感受這美味
=日本德島縣頂級阿波和三盆糖
=法國奶油
=日本麵粉
=手炒紅豆餡
=帶殼紅土鹹鴨蛋
日菓拾光日菓拾光貝果捲法日菓拾光麥香貝果最好吃選用的食材皆經過層層的嚴選把關 法國的優質發酵奶油 美國的杏仁 核桃 紐西蘭和日本的乳酪 日本的麵粉 法芙娜的高品質巧克力 日本小山園的抹茶粉 不添加防腐劑及人工香精 皆以純日菓拾光貝果捲法日菓拾光麥香貝果淨新鮮食材 手工精心製作而成 安心美味幸福的點心及冰品 【日菓拾光購買流程】 1.請私訊日菓拾光,告訴我們您想要訂購的甜點與冰品品項,我們會與您確認金額與日期 2.取貨方式:自取/黑貓宅配或便利商店店到點(視商品和數量不同)(自取地點在新竹市) 3.Line : nikkatime 4.聯絡電話:0963-690636
上次AZ沒人要打 台南長者今搶接種莫德納
台南市莫德納疫苗2日設接種站,針對75歲以上長輩大量開打,3日在中西區協進國小湧入大批民眾,有別上次AZ疫苗施打不到預估半數,這次換打莫德納疫苗一度出現排隊潮,預估施打600人,一個上午就打完465人。台南市1日開始小規模施打莫德納疫苗,2日陸續成立中小型接種站大批施打,3日在將軍區、佳里區、仁德區、玉井區、下營區、新營區、北區與中西區共8區設站,其中中西區協進國小規模較大,預估可打600人。中西區6月20日設大型站施打AZ疫苗,預估1000人,施打率卻不高,只來了498人,這次疫苗換成莫德納,卻出現搶打潮,上午8時開打,6時許已有人在門口排隊,人數近100人。有排隊民眾擔心群聚且有人未戴口罩,因此報警處理,有的民眾質疑其他行政區民眾也來排隊,擔心自己打不到疫苗,因而抱怨,經過協調說明,最後排隊者都有順利施打。中西區區長蕭泰華表示,民眾對莫德納疫苗的接受度大增,中西區長輩的疫苗施打率已提高。台南市長黃偉哲3日上午到協進國小察看民眾疫苗施打狀況,了解現場警力與區公所派員協助引導弱勢民眾上下車,慰問現場長輩後離去。中西區衛生所表示,3日預估施打600人,一個上午已施打400多人,可望完成預估施打數,並有多帶劑量,若還沒來施打,下周仍會繼續設站開打。
2021金門馬拉松住宿券 延長使用期限至明年 12/15
新冠疫情燒不停,全國3級警戒延長,金門縣政府今天宣布2021金門馬拉松住宿券使用期限延長1年,調整至2022年12月15日止,以期疫情緩和後,可以達到分流來金旅遊,降低疫情風險的目標。2021金門馬拉松因受疫情衝擊的影響,在今年1月11日宣布暫停,縣府為期降低疫情對觀光產業的衝擊,特別針對報名〈競賽組〉的跑友,每人發放4000元馬拉松住宿券,並於3月9日全數寄送完畢。縣府觀光處長丁健剛表示,馬拉松住宿券原定使用期限至2021年12月15日止,考量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並兼顧跑友權益,決定將使用期限延長1年至2022年12月15日。觀光處說明,業者核銷期限也同步展延至2022年12月20日止,受理時間為每月1日至10日,受理地點調整至觀光處3樓,採統一窗口以利人流管控。另業者務必要求旅客辦理入住時確實填寫線上實聯制登記,並配合相關防疫措施,共體時艱,度過疫情難關。縣府同時提醒,馬拉松住宿券不得轉賣或變現,且需有實際入住事實,如查有隱匿不實、造假、浮報、虛報或違反相關法規等情事者,將取消業者參加資格,已核發補助款如調查確實違反規定者,也將追回並移送相關單位調查,希望大家莫以身試法才好。
又一小行星以陸科學家正式命名 中科院士張彌曼上榜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2日發文稱,國際小行星委員會發布公告,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7336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張彌曼星」,以表彰中科院院士張彌曼作為中國四足動物起源研究的奠基者,為早期脊椎動物演化研究帶來的革命性變化。中科院古脊椎所說明,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提名,並經國際組織審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必須得到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的審批,命名一旦獲國際組織批准,將成為該天體的永久星名,並被世界各國所公認。張彌曼因其卓越科研成就,獲得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020年12月被何梁何利基金會推薦為國際小行星命名的候選人,於2021年5月14日批准。以她的名字來命名永恆的行星,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張彌曼學術成就與科學精神的褒獎與發揚,也是對從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研究工作者極大的精神鼓舞。大陸澎湃新聞之前報導,張彌曼,1936年4月出生於南京,原籍浙江嵊縣。高中畢業時,她報考了北京地質學院,在大一快結束時,獲得留學蘇聯的資格,因緣巧合開始從事魚化石研究。 1966年,張彌曼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國家自然博物館研究一年,1980年,她又在此攻讀博士學位。在瑞典期間,張彌曼師從瑞典學派3位主要學者,研究中國特有、產自雲南省早泥盆世的肉鰭魚類楊氏魚。她研究發現,楊氏魚沒有內鼻孔,此外,楊氏魚也沒有鼻淚管、顱中關節等結構。同時對比了英、德、法收藏的相關標本,證實了這一發現的普遍性。受「文革」影響,張彌曼研究的這一課題一度中斷,直到1980年代她再次訪問瑞典才得以繼續,最終得出結論並發表成果,這一成果對此前科學界普遍認同的「兩棲類是由古總鰭魚進化而來」傳統理論提出有力質疑。回國後,張彌曼繼續研究,由她主持的課題在泥盆紀魚類化石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曾獲得大陸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一等獎。2016年,古脊椎動物學會在美國鹽湖城授予張彌曼古脊椎動物學會的最高榮譽獎項:隆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2018年3月23日,張彌曼在巴黎獲頒「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成為第6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女科學家。2019年11月,張彌曼被中國古生物學會授予終身成就榮譽。